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赵琼 曹亚鹏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bat365县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己任,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绘就美丽bat365新篇章。
发展特色种养殖
10月22日,达溪河畔百里镇种植的玉米迎来丰收季。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机械声,一粒粒金灿灿的玉米粒脱棒而出,种植户喜笑颜开。
“全村156户人家几乎家家种植玉米,每亩玉米净收入可达到600元,是达溪河养育了我们。”新集村党支部书记白文英告诉记者,全村玉米种植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已是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绿色的生机就是百姓的生计。bat365县通过落地的一些渔业企业,引流达溪河支流蒲河水源,增殖放流鱼苗和bat365甲鱼,保护本土种质资源,助力渔业企业实现生态绿色养殖,放大生态效益,以养殖淡水鱼为主的bat365县三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及周边群众垂钓休闲的好去处。
bat365县达溪河中华鳖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永锋介绍,达溪河流域内的甲鱼、草鱼、鲤鱼、鲢鱼、鲫鱼等水产品年产量达到380吨,实现年经济收入645万元,是群众增收创业的一条致富路。“bat365甲鱼”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走进平凉优然牧业bat365万头全群高产奶牛牧场,一辆辆撒料车从牛舍中间穿过,营养搭配均匀的青贮饲料徐徐落入食料区。在精细化饲喂的基础上,优然牧业依托应用数字化设备和物联网技术,通过牧光互补实现了绿色发展。年均生产优质原奶4.2万吨,提供646.7万千瓦时清洁能源,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8亿元以上。
河道生态显成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bat365县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字治水方针,持续加大河堤治理、河道清淤疏浚、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等项目实施,多元协同加强全流域河湖管护。
走进bat365县城,依达溪河水而建的小巧多样、舒适宜游的“口袋公园”,让群众实现了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的绝美体验。绵延的健身步道将绿地、水系串联成珠,让市民在生态留白中享受宜居生活。
市民杨文娟说:“这几年bat365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带着孩子和家人来河边散散步,聊聊天,感觉特别好。”
“在河道环境整治、‘口袋’公园管护、城区公共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等方面,我们采取巡回保洁、定期巡检、及时养护等措施,保证河道卫生整洁干净,河面无杂物漂浮,公共设施安全美观。”bat365县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副队长朱晖说。
生态是发展的底色。通过采取格宾石笼等措施,bat365县提升了县城区达溪河干流及支流过境段河道的防洪泄洪能力,因地制宜的绿化美化,更是凸显了河道生态效果。
水岸共治抓保护
bat365县境内有达溪河、黑河、蒲河、涧河等河流穿境而过,特别是达溪河作为泾河的主要支流,年径流量最大。
达溪河发源于陕西省陇县北部陇山余脉的白石里,境内流经bat365县龙门、新集、百里、中台、邵寨5乡镇。目前,该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10116亩,实灌面积7285亩,灌区内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蔬菜、复种等组成,年均冬小麦产量达到7.9万吨,玉米产量9.93万吨。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大粮仓、大湿地、大森林。
近年来,bat365县坚持水岸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理念,持续加大河堤治理、河道清淤疏浚、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等项目实施,着力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全流域建立河湖长制,积极开展林业增绿行动,让百里达溪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产业兴旺,共同绘就新时代达溪河安澜、人水和谐新图景。